“三班倒”背后的真实职场图鉴
凌晨三点的医院走廊,年轻护士4小跑着冲进抢救室。这是她本周第三次夜班,手机计步器显示日均2万步。刚入职时憧憬的“白衣天使”滤镜,在连轴转的工作中碎成了玻璃渣——不仅要处理输液、采血、换药这些基础操作,还要在患者家属的抱怨声里保持微笑。
“最怕遇到醉汉闹急诊。”她扯了扯皱巴巴的护士服,“有次被吐了一身,还得先安抚对方情绪。”这些教科书里没写的实战经验,构成了年轻护士4的滋味里最苦涩的那部分。但说到工资条上3800元的税后收入,她又会笑着自嘲:“至少比外卖小哥风吹日晒强点。”
藏在白大褂里的情感温度计
在儿科病房,年轻护士4有个外号叫“哆啦A梦”。她的口袋里永远装着棒棒糖和小贴纸,给哭闹的孩子扎针时,总能变着法转移注意力。有位自闭症患儿每次见她都会主动伸手,这让其他医护都啧啧称奇。
但温情背后藏着更多无奈。上个月,她亲手护理三个月的癌症患者离世,躲在更衣室哭了半小时。“家属说谢谢时,那种无力感会突然涌上来。”年轻护士4的滋味里最矛盾的部分,或许就是这种职业理性与人性本能的拉锯战。
从菜鸟到“八爪鱼”的成长蜕变
现在的她能在30秒内完成静脉穿刺,面对突发心梗患者可以冷静启动急救流程。但谁能想到,半年前第一次独立值夜班时,她因为找不到血压计急得直跺脚。
“带教老师说我像棵含羞草。”回忆起初期的笨拙,年轻护士4自己都觉得好笑。如今她已掌握同时接听呼叫铃、记录生命体征、准备手术器械的“分身术”,甚至能边推着治疗车边用膝盖顶开病房门。
被口罩遮住的95后生活志
脱下护士服,她和同龄女孩没什么两样。朋友圈里晒着周末做的烘焙,追星相册存了上百张爱豆照片。但这份职业给生活打上的烙印清晰可见——网购车里常备护腰坐垫,看到公共场合有人晕倒会条件反射冲上前。
“我妈总催我相亲,可谁愿意约会到一半被叫回医院啊。”提起这事她就叹气。当同龄人在晒旅行打卡时,年轻护士4的滋味是连续36小时值班后睡到天昏地暗的奢侈。
职业信念照亮的未来之路
虽然嘴上总抱怨“干完这周就辞职”,但当护理部通知要抽调人手支援发热门诊时,她还是第一个报了名。去年除夕夜,她给独自住院的老奶奶带了自家包的饺子,两人看着春晚聊家常的画面,至今存在手机相册里。
“累是真累,但每次看到出院患者回头挥手,就觉得还能再撑一撑。”说这话时,年轻护士4正在给昏迷患者做翻身叩背。晨光透过病房窗户洒在她翘起的碎发上,那抹白色身影依然单薄,却莫名透着让人安心的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