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手机随便刷几个读书APP,性放纵交换50章小莹这个书名绝对能撞进你眼里。有人说这是今年最生猛的都市情感小说,也有人直接打电话到网信办投诉。书里那个叫小莹的女主角,白天是写字楼里的乖乖女,晚上却混迹在各种交换派对里,50个章节写了30多个不同场景,尺度大到连付费章节都要打马赛克。
最绝的是作者把微信聊天记录截图当正文写,那些露骨的对话配上朋友圈仅三天可见的封面图,搞得读者都分不清这是小说还是真人真事。地铁上看到有人捧着手机脸红脖子粗的,八成就是在追这本书的更新。
豆瓣讨论组里有个点赞过万的帖子说得实在:"我们不是要看黄文,是想看这群人怎么把日子过成行为艺术。"小莹和她的交换圈朋友,确实活成了都市传说。他们组局要填报名表、签保密协议,玩个角色扮演还要做PPT演示,把原本上不了台面的事情弄得比上市公司路演还正经。
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:每次派对结束后,这群人必须集体背诵《弟子规》。这种荒诞的仪式感,反而让很多读者觉得真实——现在年轻人不就是一边躺平一边内卷,在放纵和自律之间反复横跳吗?
图书网站底下完全成了战场。家长群体怒打一星:"这种书能出版是社会毒瘤!"95后读者集体回怼:"您先把自家孩子手机里的王者荣耀删干净再说。"更魔幻的是某大学社会学教授公开为书站台,说这是"研究当代青年亚文化的活体样本"。
出版社那边也戏多,上午刚发声明说要下架整改,晚上就被扒出偷偷加印了第五版。有个书店老板跟我说实在话:"别看网上骂得凶,实体书到货那天,门口排队的人能从建国门排到复兴门。"
要是真以为这书全靠开车吸引眼球,那可小看作者了。仔细看那些香艳场面背后的对话,全是扎心的大实话。小莹在第27章喝醉了说:"我们这些人,不过是拿身体当社交货币。"混金融圈的男主更狠:"睡别人的女朋友不花钱,比炒基金划算多了。"
最让我后背发凉的是某个派对场景:这群人玩到一半突然集体沉默,各自掏出手机处理工作消息,回完邮件接着脱衣服。这种撕裂感比任何大尺度描写都来得震撼,简直就是给当代社畜拍了部黑色纪录片。
现在最魔幻的是现实开始模仿小说。上海某高端会所真搞起了"小说同款主题派对",入场费炒到五位数。更夸张的是婚恋网站冒出好多"小莹同款女友"的标签,还有男生在论坛晒出"成功解锁小说第15章剧情"的攻略。
有个做自媒体的朋友偷偷告诉我,现在去酒店抓出轨的私家侦探,包里都揣着这本小说当"教材"。书里那些隐藏摄像头、反跟踪技巧的描写,据说比刑侦剧还专业,搞得不少读者怀疑作者是不是蹲过局子。
说到底,这本书就像一面照妖镜。70后看到礼崩乐坏,80后看到中年危机,90后看到生存困境。那些举报的人,可能真正害怕的不是几段露骨文字,而是小说里那个看似荒诞却异常真实的世界——在这个世界里,连放纵都要按章节计划,连交换都要讲资源配置,这不就是我们正在经历的生活吗?
翻完最后一章的时候,我突然想起书里那句被疯传的台词:"我们都戴着面具活着,只不过有人把面具纹在了脸上。"这话听着扎心,但想想地铁里那一张张刷手机的脸,谁敢说自己不是另一个版本的小莹呢?
抵制不良游戏,拒绝盗版游戏。 注意自我保护,谨防受骗上当。 适度游戏益脑,沉迷游戏伤身。 合理安排时间,享受健康生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