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五,师大附中三位学生代表带着手工制作的剪纸、毛线帽,走进了城东夕阳红养老院。不同于常见的“拍照式慰问”,她们提前两周就开始策划:
86岁的张奶奶拉着穿蓝色校服的女生聊了半小时家常,她说:“这姑娘让我想起当语文课代表的孙女,手机里存着孩子们表演手势舞的视频,我每天都要看三遍。”现场更有位退伍老兵李爷爷,用颤巍巍的手写下“少年强则国强”毛笔字回赠。数据显示,该养老院76%的老人子女在外地工作,每月探访次数不足1次。
随行教师拍摄的3分钟纪实片段在抖音获得28万点赞,评论区出现两极讨论:
支持观点 | 反对声音 |
---|---|
“这才是校园女神该有的样子” | “作秀痕迹太明显” |
“建议全国学校推广” | “占用学生备考时间” |
这次活动暴露出两个现实问题:
当那篇被疯传的作文提到“陈奶奶教我们辨别真假蜂蜜的方法时,眼里闪着光”,很多人才意识到,老人需要的不是怜悯,而是价值重拾。养老院赵院长透露,已有企业联系他们建立“技能传承基地”,让会木工、懂戏曲的老人获得教学津贴。
这次看似普通的慰问活动,像一块投入湖面的石子,激起了关于教育本质、老龄化应对、青少年责任的多重思考。或许正如作文结尾所写:“当我们俯身倾听那些皱纹里的故事,青春才有了更厚重的底色。”
数据来源:抵制不良游戏,拒绝盗版游戏。 注意自我保护,谨防受骗上当。 适度游戏益脑,沉迷游戏伤身。 合理安排时间,享受健康生活